2013年01期  
      “80后”观察
“宅女”的世界
——马小淘小说论
徐勇、徐刚

 

 

提要  这样看来马小淘的洒脱、不羁和“桀骜不驯”,其实就是一种表象。这一表象下呈现的是其反面:自恋、自信的背后实际是自卑和自虐。她以夸张的语言风格呈现的是拘谨,叛逆下显示的是顺从,张扬的是脆弱,而无所畏惧表露出的正是无所适从。她不意反讽的尖锐,她想写出人生的热热闹闹来,却呈现出冷冷清清的一面。她想写出人生的经验来,却恰恰证明了经验的不再。她想抓住爱情,却原来只是揪住了爱情的幻象,正所谓“飞走的是树,留下的是鸟”。本以为永恒的,其实是短暂;本以为短暂的,却是亘古不变。概言之,她之想,与实际呈现的正相反。她以她的小说,恰恰显示出“书写”表意的复杂性来。

 

  “宅女”的文学想象

 

马小淘的近作《毛坯夫妻》(2011),是她的小说中风格最为独特的一篇。其虽出自近期,却可以用来概括和反观她的整个文学世界。《毛坯夫妻》讲述了现代职场一对患难夫妻的故事。就业、工作、生活诸方面的压力,使女主人公温小暖宁愿退居家庭的一隅,终日在家“宅”着,不愿出去面对世界。“五四”前后的妇女们跟随娜拉的脚步勇敢“走出家庭”,一个世纪后重又“返回”,这一走出/折回所显现出的“历史的讽刺”,何其尖锐!

而说《毛坯夫妻》显得独特,是因为其不仅写出了年轻一代——某种程度上也是80后一代——“宅男宅女”的文学形象,还在想象中使之显得合情合理。她们并非没有才华和学识,也不乏创造生活的勇气和热情,但她们宁愿“宅”在家里。你可以说她是在逃避或自我封闭,但从她们自己的角度看,毋宁说也是自我敞开。她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敞开自己。她们可以一整天挂在网上,冲浪、购物或者聊天。她们对之封闭的只是陌生的外部世界,这一世界是那么不可捉摸、拥挤不堪乃至让人紧张;相反,她们向之敞开的世界,则是那么让人毫无限制。在这一世界,人与人之间虽然彼此陌生,但却可以互相信任,了无障碍。这虽是虚拟的空间,却让人心情放松。从这个角度看,温小暖的拒绝“走出家庭”,既是一种社会现实的缩影,也是一种自我流放。她以自我放逐的方式表达出对未知世界的排斥,退守家庭的狭小空间就是拥有自己世界的完满,即使这一空间只是一处粗陋不堪的“毛坯”房。

到目前为止,马小淘小说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女性的视角来叙述。这种叙述视角的好处在于,它以女性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也就完全有权力只从爱情的层面对其加以呈现。作为“80后”作家,马小淘的小说也曾表现出对秩序的不满和抗拒,但这一抗拒往往只表现在内心和语言风格上;实际上,马小淘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温顺和调皮,化解了这一紧张。她们这一代人虽往往显得无畏与无为,但这只是一种表象,一旦遭遇爱情,又会表现出相当的执着乃至偏执。她们可以不断地更换男友,但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却始终如一。她们容不得爱情上哪怕任何一点尘埃。应该说,沉溺在对爱情的想象中,这既是一种自我认同,也是社会认同的变相呈现。她们接受并默认传统所要求于女性的小女人形象,以及社会秩序加诸于她们的文学/文化想象,因而,相对于大男人,她们也就更有权利做着爱情的美梦,并且乐此不疲。女性视角恰好能带来这种便利。

《毛坯夫妻》则一改马小淘小说中惯用的女性视角为男性的有距离的审视。温小暖之吸引男主人公不外乎她的小女人形象,大凡“小”的修辞,都可以加诸其上,小鸟依人、小家碧玉、娇小玲珑等等。这一小女人形象,以丈夫为自己的圆心,勤劳、持家,但也慵懒,体贴而又无所欲求,既单纯又世故。而也就是这个“小”,一旦面对世界的残酷和现实,就会表现出柔弱无力的一面,她不得不退居家庭。这一退居的结果,是丈夫的压力越来越大,女主人公在他眼里也愈发模糊起来:他竟有些不认识这眼前的妻子。这样来看《毛坯夫妻》中男性审视的视角,不难发现女性叙述者/作者的矛盾和困惑。叙述者把女主人公塑造成自安于家庭内的形象,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她面对外部世界时的矛盾心态。她一方面同情并认同女性主人公,同时也知道这种自我封闭和放逐终究不能见容于社会,故而有时又站在男性主人公的立场,乃至社会秩序的角度,在一定距离外审视女主人公。小说中,男主人公从开始对女主人公的欣赏,经由抱怨,到最后的肯定,正反映了这种矛盾,以及尝试化解这种矛盾的努力。而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雷烈大概自己也没意识到,他之所以喜欢温小暖,那么溺爱她,任她在家里“宅”着,昏天黑地的,并不仅仅出于他的怜香惜玉和疼爱之心。他每天早出晚归,上班下班,在家和公司之间疲于奔命,他的内心,其实很想有喘息的余裕。是妻子的睡眼惺忪,使他看到了自己内心隐秘的愿望。他的纵容,以及最后原谅了妻子的自我封闭,毋宁说正是他不能实现的愿望的满足。

 

  想象在爱情的乌托邦放逐

 

其实,马小淘也很清楚,温小暖的一角空间,其实相当脆弱。《慢慢爱》(2010)中的冷然,后来之所以“慢慢”接受了钱源,某种程度上也与她“宅”在他家中数天的美好记忆有关。但这种“宅居”生活只能如插曲一般点缀枯燥的人生,一旦假期结束,她终究要回到工作中去。但奇怪的是,作者并未写出温小暖的失败。虽然说,《毛坯夫妻》在语言及叙述等方面已日趋成熟冷静,在想象和构思上却渐入佳境/绝境。在如今这种物欲膨胀但内心空虚的世界上,这一“毛坯房”毋宁说建构起了心灵的福地:虽表面粗陋无比,但其实华美之至。她的文学世界一改以前的荒凉底色,直达人心最为柔软温暖处。(其主人公取名温小暖是否意在于此?)在这里,在“毛坯房”中,爱情第一次同婚姻携手,呈现出“乌托邦”的愿景,而在她之前的小说中,它们之间却常是互相排斥彼此分离的。

虽说马小淘的文学世界更像是一个圆圈,爱情是这圆圈的中心点;以她的经历识见为半径,她一直在这个世界里窝着,做着关于爱情的文学梦,不愿醒来。但这一爱情的世界却总是那样让人情难自已。其虽专属于青年男女或少男少女,但这爱情又并非通常理解的青涩或纯美,而往往是兼具青少年的好奇、懵懂和中年特有的苦涩、无奈。她在爱情世界的想象中进退失据,摇摆于浪漫与现实之间,矛盾游移,踌躇不定。她的主人公们对于爱情,既憧憬向往,又充满恐惧;既兴奋,又故作冷静;最懂得,又最不知道如何表达;最懂得珍惜,又往往任情挥霍。这一情感世界既形而上,又触手可及;比起当下充斥文坛的身体或欲望写作,何其纯粹而又那么触目惊心!

她近几年的小说中,很多主人公仍然袭用早期小说集《火星女孩的地球经历》(2005)中的人名,如她特别钟爱的柯辰、林翩翩和冷朗;有些故事情节,也取自这部小说集,但结局明显不同。这在《飞走的是树,留下的是鸟》(2005)中就已有表征。“我”和柯辰之间,从18岁到22岁的恋爱,却因为“非典”期间三个月的隔离和寂寞,难得善终。初恋虽被认为美好纯粹,但也容易破碎。这种对初恋男女间情感的怀疑和犹豫,在她后来的小说如《春夕》(2009)和《慢慢爱》(即《朱颜改》)中,发展为对初恋的改写。初恋在这两部小说中全没有美好的一面,相反地更多了不堪和反讽。初恋似乎只是不懂爱情的少男少女的情感演习或互相默契的演戏。在这两部小说中,初恋就像“水痘”,必得经历;如若没有,人生就似乎残缺不全,但经历过后,又对爱情产生了免疫力:初恋的挫败终使爱情变得颇为困难。这使马小淘比一般的“80后”作家在描写两性情感时更多了一份深沉和内敛。那种略显夸张的语言风格和不事张扬的冷静叙述,恰成对比;其间的距离感,在《慢慢爱》中有很好的控制。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冷然(这一名字即显出反讽的距离)未及三十(27岁)即表现出对感情的失望乃至冷淡,这倒不是因为人如其名,而实在是对爱情有过热、过于理想的态度,遇人不淑后受挫的结果。冷然表面虽冷硬但内心其实脆弱多情,表面的冷漠掩盖的其实是对情感的大希冀。综观她的创作历程,其文字虽一仍其旧,故作轻灵,但对女性内心情感的表现却愈见老辣成熟;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性之手。

这不由使人想起大半个世纪以前的张爱玲,虽然世易时移,沧海桑田,但她们对女性感情世界幽微处的把握和执着,却有精神上的共通处。她们的小说都有苍凉的底色在,虽然这种底色其渊源所自是那么不同。在张爱玲那里,女性幸福的获取,并不在于爱情的有无,而在于男女两性间甚至同性间心智的较量和外力的影响,这显然是一种自己既无力把握,又没有爱情基底的苍凉。在马小淘那里,苍凉则是源于她的女主人公们过于相信爱情,反而被爱情的幻象弄得身心交瘁疲惫不堪。在张爱玲那里,是“神化爱情”时代的爱情缺失带来的苍凉,在马小淘这里,则源于“不谈爱情”的“后现代”仍执迷于“爱情神话”的错位。在这样的“后爱情时代”,只有像陈睿(《飞走的是树,留下的是鸟》)和沙雪婷(《毛坯夫妻》)那样的功利型女性才能如鱼得水一身轻松。爱情使人沉重,没有爱情却万万不能,这或许就是马小淘的小说给人的苍凉感。

但马小淘也深知,爱情虽然难得,但婚姻却是每个成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必须面对的。因为爱情可以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事情,婚姻却并非如此简单。即使爱情不再,随着年龄渐长,每个人都得走进婚姻,否则便会被视为异类,连自己都要怀疑自己了。这份无奈,在《你让我难过》和《慢慢爱》等小说中有充分的释放。《你让我难过》(2008)中,戴安娜虽屡知男友不忠,自杀也不能令其收敛,却仍难以放手。林翩翩一直以为自己能以超然的态度同一个有妇之夫保持若即若离的情人关系,但当她看到情人同他的妻子恩爱无间时,又不由得难以自持。同为对爱情和婚姻的无奈,戴安娜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悲壮,林翩翩却只能是刹那间的动摇和更深的绝望。《慢慢爱》中,虽痛感爱的无望,在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下,冷然也不得不放下伪装的矜持,在欲拒还迎中说服自己接受上小学时的同学:“还是不要想得那么清楚了吧。语焉不详也是好的。”这样来看马小淘的小说,婚姻就显得既是身心疲惫后的避风港,也是爱情不再后的妥协,一再见证了人的内心荒凉。“她(林翩翩——引注)甚至想,人大概都是这样自我的,因为一个人太冷才需要找个伴取暖,或许跟了谁都填不满内心的一片荒凉吧。”(《不是我说你》,2008

应该说,爱情既是马小淘小说的中心,也是她感受世界和人生的方式。爱情世界看似美好,实则充满变数,即使是初恋,即使相恋多年,也很难善始善终;更何况那外面未知的世界!她的小说,其实是在现实世界之外构筑了一个想象爱情的封闭空间。她用她的文字经营着这样的空间,并逐渐扩展至家庭和校园,她愿意固守驻扎在这样的空间里,直到终老。这样来看她的爱情想象,毋宁说是对外部世界充满恐惧和忧虑的曲折表达,故而她就更愿守在这爱情的世界,放逐自己;到头来却又是更深的伤害!马小淘的主人公们为自己编织了一张张爱情的大网,最终只能“作茧自缚”,更将世界向内延伸了。此时再去反观《毛坯夫妻》,显然是其来有自,可以理解了。

 

  语调与基调

 

虽说马小淘的小说大都带有“荒凉”的底色,但呈现在表面的,却是极轻松诙谐的语调,《春夕》最有代表性。随意摘取一段对话如下:

 

“还用得着调查吗?长那样,跟少年闰土似的,还装娇羞,以为自己是洛丽塔呢!明显是道路跑偏啊!我就烦她,怎么着吧?”

“您烦,我严重同意!”

“你同意,你吃屁!”

“打我认识你,你就没文明过。”

“那也不耽误我是宇宙超级美少女。”

 

这一语调,借用马小淘自己的话形容,就是“装腔作势”(《那些装腔作势的日子》)。这一“伪装”既可以从“先锋”、“另类”、“棱角”等角度去理解,也可以从语“腔”和“势”上去理解。其表面上虚张声势,热热闹闹,底里却是“荒凉”。她以“腔”和“势”所“标”与“立”的,其实正是她想表达又欲回避的内心隐秘。就像上文所引对话里的主人公江小诺,外表看来风风火火、大大咧咧,语言上的泼辣调皮包裹的其实是虚妄和脆弱。想象中的情敌“春夕”就让她几近崩溃,假如真有其人其事,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可见,夸张的语言表达呈现的是“表里不一”的矛盾性格。冷然(《慢慢爱》)之冷与热,萧宵(《再见,新一》)的坚强执着与脆弱动摇等尽皆如此。在《不是我说你》中,节目内外的林翩翩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形象,“节目里尖锐,私下里沉默,天天实践着判若两人的转换”,她在节目中谴责他人情感上的不忠,生活中的自己却甘愿做见不得阳光的“黑暗情人”。这是反讽,也是无奈。既然生活永远都残缺,在残缺中相安无事得过且过又有何不妥?

这样来看她的小说,就显得颇有“情节剧”的味道了。故事结尾的时候,矛盾往往仍未解决。忙了一圈,重又回到起点。《毛坯夫妻》中,叙述者预设了一个“他者”式的存在,然后又在主体的审视下把这一“他者”合法化。这种闭合式结构,最为典型的是《再见,新一》。从小说名就可以看出,女主人公萧宵要离开男友;可直到文末,还是没有实现。虽然青年男女之间数年的爱情纯粹而美好,但这一爱情横亘在大洋的两岸,其实是很辛苦的。对于这一令人身心皆疲的爱情,萧宵不敢直面却又不得不奋力支撑,数度动摇又毅然回头,到最后,即使是以死殉情,难题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爱人回到病床,但问题仍在。飞蛾扑火的执着却只换来起点的重复。《春夕》中,“春夕”作为谜一样的符号,以潜在或想象中情敌的形象出现,若隐若现于男友钟泽生活的始终,这令女友江小诺耿耿于怀寝食难安,她想尽办法要弄个水落石出,但费尽心机,到最后“春夕”仍旧如谜,反更让人迷惑不解了。在这里,“春夕”与其说是人名的表象,不如说是人生中不可捉摸的觊觎式“他者”的符号和象征,它既不存在又无处不在,时刻威胁着女主人公的幸福,让人避之不及。

这一回到起点的重复,与其说是对问题的无限延宕,倒不如说是叙述者内心矛盾的呈现和试图调和它的努力。问题虽然没有得到解决,但经过一圈的磨练与周折后,终使人感悟:与其纠缠于未解无解的矛盾,不如珍惜当下的短暂幸福。江小诺因为想象中的“春夕”而几近崩溃,一觉醒来,却突然意识到这其实是无谓和无益的自我折磨:“何况把春夕查个水落石出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打一开始她也只是想掌握,并不是想揭穿什么。知道不知道对她和钟泽的关系大方向上不会有什么影响。江小诺觉得自己太专注地拽着春夕不放,忽略了眼前弥漫的万事俱备的讯号,恋爱九十九步,该跨上那级更加风雨同舟的台阶了。”故事发展至此急转直下。这时,即使听到男友求婚时一句暗含“春夕”的表白,也只是换来“死命打探换来无可奉告,求婚时却好似暗藏玄机。可是又能怎么样呢?”的感叹(《春夕》)。这种终点与起点之间的回环,用马小淘的话说就是“打连连”,是同类项的合并与重组:“兜兜转转就停歇在这里吗?那些望眼欲穿都是浪费吗?心头掠过一丝混杂着惊恐的哀戚,二十六岁的秋天,还是没有走进传说或者童话中……以为世界很大很大,却原来无非还是跟那几个熟人打连连。”《慢慢爱》的最后,冷然虽然还是独自一人,但因为小学同学钱源的日趋走近,显然已非往昔。虽然说,这种回环式的结构营造的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自足的世界。借用本雅明的话说,这实际是以共有的经验构筑而成,这是一个能把握的世界。事实也是如此。马小淘只写自己熟悉的人与物,这一世界之内,通过故事的讲述和经验的交流,即可达到相互间的理解和认同。从这个角度看,她营造这样一个封闭而自足的世界,既表现出无可奈何,同时也是想象中对矛盾一厢情愿的解决。

 

  结语:表象与表现

 

这样看来,马小淘的洒脱、不羁和“桀骜不驯”,其实就是一种表象。这一表象下呈现的是其反面:自恋、自信的背后实际是自卑和自虐。她以夸张的语言风格呈现的是拘谨,叛逆下显示的是顺从,张扬的是脆弱,而无所畏惧表露出的正是无所适从。她不意反讽的尖锐,她想写出人生的热热闹闹来,却呈现出冷冷清清的一面。她想写出人生的经验来,却恰恰证明了经验的不再。她想抓住爱情,却原来只是揪住了爱情的幻象,正所谓“飞走的是树,留下的是鸟”。本以为永恒的,其实是短暂;本以为短暂的,却是亘古不变。概言之,她之想,与实际呈现的正相反。她以她的小说,恰恰显示出“书写”表意的复杂性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