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期  
      瞧,这些人
朱家雄和他的北大故事
——读朱家雄《毕业前后》与《未名湖畔的青春》
刘涛

 

一、           北大故事

 

北大因其历史传统、现实地位等在国人心中位列高校第一。与北大有关者名人、奇人、牛人辈出,他们将自己的气息加入,水涨船高,人与学校交相养,校以人名,人亦以校名。其实每个学校均有故事(热血青年们、男女青年们聚集在一起,怎么可能没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呢?),但一些学校未必有“传奇”,理科学校尤甚,因为他们往往只知道埋头于实验室,杀杀白鼠,倒腾一下仪器,情感相对粗糙,笔头亦涩,不能笔之于书,所以那里的故事往往只是口头流传,故行之不远,外人不知。北大以文科见长,舞文弄墨者多矣,想当作家者众矣,学生们、老师们喜欢将身边的人、事、纠葛、丑恶与美好写下来,形成故事,而且难免会有所夸张、虚构,于是学校有了源源不断的传说,落成了文字,同代的、后来的读者皆可看到,这些反过来又为北大增添了传奇性。

就我所见,约有六种写北大的作品颇有特色。一、陈平原《老北大的故事》,陈乃文学史家,此为其学术性随笔,有考据、论证,亦有抒情、感慨,既有学术,又清新可读,故喜欢者甚众。二、孔庆东《47206》,此人原亦是学术出身,之后流变且不论,这本书以学生视角描写北大的人与事,曾经轰动一时,激起中学生对北大的无限向往。三、张者《桃李》,此虽是小说家言,但故事乃有原型,老北大多知此事。四、阎连科《风雅颂》描写的大学虽名为“清燕大学”,但明显影射北大;因作者对大学并不了解,又有预设的批判主题,给人隔靴搔痒之感,故引起北大部分师生不满,曾焚其书以示不以为然。五、沙蕙《七十年代生人成长史——北大虫子们的少年往事》,沙蕙是北大子弟,从小在北大附幼、附小、附中读书,这本书描写了北大子弟的成长经历、长大后的去向,老年朱光潜先生在其中竟有一现。六、朱家雄,他主编了较多与北大相关的书,也通过小说与随笔描写北大学生的生活、情感经历、毕业前后状态与北大老师等。朱家雄曾在人大、北大读书,对校园尤其是北大充满了感情,故这些年他一直持续地以各种方式关注北大。

就目前的成绩来看,朱家雄有两方面较为突出。一、作家。他出版过小说《校花们》、《毕业前后》,随笔集《未名湖畔的青春》,均有较好反响。二、出版。朱家雄虽不在出版社工作,但一直积极介入出版业,他主编、参编过很多丛书,诸如《北大情诗》、《北大情书》,“70后”作品集、“品尚书系”等。

 

二、《毕业前后》

 

《毕业前后》是朱家雄的中短篇小说集。由书名“毕业前后”可知,小说主题乃写大学生毕业前后的情况。毕业前是学生,毕业后是工作者。“毕业前后”是特殊时期,大学生们一脚在大学里,一脚在大学外,大学旧生活即将结束,社会新生活即将开始;“毕业前后”亦是特殊状态,辞旧迎新,旧事彷徨,对未来充满期待,几家欢乐几家愁,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啊。朱家雄抓住这个“特殊时刻”,写了学生们的心态、状况、情感等。笔者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读完,经历了多次“毕业前后”,目睹了诸多欢乐的、忧愁的、感人的,甚至惨痛的故事,读朱家雄《毕业前后》,各种往事涌上心头,忆起了很多同学往事。

朱家雄的小说大致走写实一路,老老实实记述大学生们的故事、经历、情感、心理,很少先锋文学的笔法,亦少有装神弄鬼,其中或较多个人自传成分;他的语言简练,时时文白夹杂。

《彷徨青春》写江流的恋爱往事。青春多彷徨,因为青春时往往只有热情而缺乏如何度过青春的知识,故易彷徨;回首往事,虽然已经具备了如何度过青春的知识,但是青春却已逝去,亦易彷徨。由小说一方面可以见出北漂江流的生活处境,“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也能见出他们的情感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见出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的生活、情感、精神状态,见出校园生活。

《花开》既写校园生活,偏向情感、学生会工作等,亦写毕业之后的经历,工作不易,情感无着落。“我”与席春蓓之间从联系到失去联系,联系上之后又失去了联系,似有若无,似无还若有。小说写出了青春之际的情感,小说洋溢着淡淡的忧伤。

《身体越近心越远》亦写校园情感,小说主要写老乡之间的友谊与情感。大学生们甫入大学,离开家乡,老乡是非常重要的关系,毕竟“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孙小杰与梁欣欣偶遇,之后羞羞答答,欲说还休,终于走在一起,但“身体越近却越远”,二人渐行渐远,最后分手。

《不能没有你》亦写大学生活,“我”三心二意,情感上、工作上忽东忽西,“脚踏两条船”,抉择不下,最终却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篇小说与《花开》类似,也能见出大学学生会情况。

《房客纪事》非常有趣。“我”是二房东,是小说的枢纽。“客房”属于公共空间,其中南来北往的、各行各业的,考研的、读书的、无业的、临时投宿的,房客的男友、女友们皆聚集其中。这些人住在一起,难免有各种故事,甚至事故。从这篇小说可见人间百态,情感纠葛等。

大学生一度是天之骄子,万众瞩目,被人羡慕;之后因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等原因,大学生处境日益艰辛,工作难求,工作之后在城市中处境艰苦,几成社会底层。2013年方方的《涂自强一个人的悲伤》就是写此。朱家雄上世纪90年代读大学,彼时大学生虽已不是天之骄子,但亦不是城市底层,他们骄傲、有追求,但处境越来越难。通过朱家雄对“毕业前后”的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年代大学生的情况,甚至了解那个时代。

 

三、《未名湖畔的青春》

 

《未名湖畔的青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依然与北大有关。“未名湖畔”所指明确;“青春”乃是回首往事,“致逝去的青春”,“彷徨青春”,这部文集所收录者关乎作者的青春年华、记忆。作者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番之后,似乎颇为感慨,他在自序中说:“无可奈何地转了一大圈后,我疲顿的青春竟然有意无意地又转回到起点来了!我拍着在别处被击伤的翅膀,穿过阴霾蔽天、雨幕淋漓的低空,一路滑翔着,然后就吧嗒一声,无力地跌落下来。还好,不幸中之万幸,我竟然正好就被未名湖畔的一蓬荒草给接着了。于是我就在这老地方休养疗伤,并长久地反思自己。很希望有一天,我还能振作起来,我还能再次飞起来,飞到这世界上可为无比渺小的我提供大约一平方厘米立锥之地的某个角落去。”由其自述可知,未名湖畔是朱家雄的精神圣地、故乡,他在这里栖息,在这里集聚能量,在这里获取精神上的安慰,在这里准备再次上路。在小说《彷徨青春》中,朱家雄藉小说人物之口说道:“未名湖真美啊,我常常坐在湖边看风景。有时候,我看的风景是水波里的斜阳夕照、湖光里的晨曦朝霞,或是垂柳间的塔影、楼堂上空的流云;有时候,我看的风景却是湖边那些洋溢着青春光辉的美丽脸庞和张扬着生命朝气的生动倩影;有时候的看风景却只是一种心情——未名湖飘袅的诗意总是让我心醉不已,未名湖轻荡的涟漪总让我思绪翻飞。”十几年过去,朱家雄出随笔集,依然以“未名湖”、“青春”为题,足见他对北大、未名湖的感情,但同时也说明,十几年朱家雄关心的视域变化不是很大。

《未名湖畔的青春》论题甚广,共分六辑:北大校园的风景、成长路上的感悟、以梦为马的旅程、诗歌与青春同在、漫卷书香的光阴、两代新锐的崛起。

第一辑“北大校园的风景”主要写与北大有关的人、事。我比较喜欢这一部分,因为在其中不期然看到了很多老人及前辈学者、作家的消息。北大有很多名家宿儒,他们的著述可得而观也,但其行状未必知道。另外,北大是学术重镇,讲座极多,各路人马均在此亮相。朱家雄提到魏巍,他做国际形势的报告,说“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决心绝不动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也提到姚雪垠、刘白羽等,他们谈到《讲话》对他们的影响。又提到谢冕、莫言、汪国真、西川、汪曾祺、陈建功、刘震云、王朔、季羡林、张岱年、曹文轩、牛群等人,其中有些“八卦”,藉之可以了解这些作家们的为人与其文学或学术格局。尼采曾说,三件小事可以了解一个哲学家。看作家、学者们的为人处事,或亦可以见其总体。《北大寻梦族》、《生存在北大流域的流浪部落》等则能见出部分游荡在北大附近的北漂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等。北大有较大格局,朱家雄所喜欢者、所记录者多是作家,由此可知其兴趣与志向。

第二辑“成长路上的感悟”记录了作者多年来的体会,主题涉及“境界”、“理想和现实”、“故乡”、“距离”、“诗意”、“青春”等。了解朱家雄如何谈论、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宏大的主题,可以了解其个人的精神成长历程、现在的状态与境界等。

第三辑“以梦为马的旅程”主要讨论文学问题,譬如文学该坚守与否,年轻作家的浮躁问题,美男作家,为谁写、怎么写,网络与文学的关系,小说与传统文化等。其中一篇谈“大师的境界”,但大师的境界是什么;作者之后可能还会有变化,答案可能会两样一些。

第四辑“诗歌与青春同在”主要讨论诗歌问题。作者是诗人,曾深受海子影响,对诗歌情有独钟,亦试图讨论较大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历史等问题。作者讨论了诗人的道路、北大与中国新诗等问题。

第五辑“漫卷书香的光阴”所论较杂,是作者读书的感受。看一个人阅读什么书,对这些书理解如何,大致能知作者的境界。

第六辑“两代新锐的崛起”主要讨论“70后”作家和“80后”作家的问题,讨论了韩寒、张悦然等人作品,也谈及这一代人的情况。近年,“70后”作家、“80后”作家正在成为文坛的主流力量,他们在崛起,同时论者、研究者亦蜂起。朱家雄较早关注这些问题,并主编过“70后”的丛书,推动了“70后”作家的崛起。

北大确有较强的能量,但或应努力“原始反终”,了解北大成立初衷、变化历程及现状,理解北大之为北大的原因与根本,如此对北大将会有更深的理解,碰触到更强的能量。对于此点,我愿与朱家雄先生共勉。另外,朱家雄十几年如一日地关注北大,倾注了非常多的情感与心血,真可谓“北大杰出校友”,但写同一个题材多了,难免会显得单调,自己也未必会由此进步。朱家雄毕业之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读书做事,应该有更多校园之外的体验与故事,应该对人生世界有更为广泛的理解,希望日后他所关注的题材能够更多变化和更新。

 

【返回】